作者:admin 上传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
金秋九月,大地一派丰收喜悦景象。9月24日上午,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的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呈现一派喜庆气氛,以“庆丰收,迎盛会”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水生蔬菜优异种质资源及新品种展示会”正在这里举行。会议由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主办,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承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周明望、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刘前信、总农艺师钱运国等领导、湖北省“515”行动水生蔬菜专家团队成员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相关专家,扬州大学相关专家,以及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汉川宏发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夏区金水祺良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楚荷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蔡甸绿色方舟莲藕合作社等湖北省内农企、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蔡定军主持,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刘前信致欢迎辞,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周明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明望指出,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的基础,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意义重大;其次,要加大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力度,种质资源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发利用资源;第三,要切实加强种质资源的科普宣传,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会种质资源保护的氛围。
随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柯卫东研究员带领大家参观展品。展台上琳琅满目,整齐排放着近50份茭白、芋、菱角、芡实、慈姑、莼菜等各种水生蔬菜资源以及鄂莲5号、鄂莲6号、鄂莲9号、鄂莲10号、鄂莲11号、鄂莲12号、“翠玉”“满天星”“大白”“抱子藕”“八月粉”“白玉簪”等10余个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展台两侧,“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两条红色横幅将展台映衬得分外夺目。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平台负责人刘玉平正高职高级农艺师及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岗位专家朱红莲高级农艺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种质资源和莲藕新品种。与会代表饶有兴趣,边参观边询问,尤其对本次展会重点推介的优质高产粉质莲藕新品种“大白”表示极大关注,与会企业和种植大户纷纷争相表达引种意向。本次展会展示的水生蔬菜优异资源及新品种是以柯卫东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的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近年来所取得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彰显了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研究团队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后劲,对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和我国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1990年由农业部挂牌成立,2022年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的考核认证,进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名单,经过40年的发展,至今已收集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成为目前世界上保存水生蔬菜种类、资源数量、生态型和类型最丰富的资源圃,向社会提供种质资源利用10000多份次,充分发挥了资源圃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功能。利用资源圃保存的资源,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莲藕、子莲、茭白、芋、荸荠等水生蔬菜新品种30多个,其中鄂莲系列莲藕品种在全国的种植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我国莲藕主栽品种。近10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累计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等,为湖北省和我国水生蔬菜科研和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展会进行了报道。《@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武汉)》抖音号对展会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供稿:杜风珍)
![]() |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镜像 |
ICP备案号:鄂ICP备05000828号-4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 | |
您是第
999467
位访问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