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满 上传时间:2009-12-14 浏览次数:1826
一、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设立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支持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中央财政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并制定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 科技部2006年11月3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①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②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③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④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⑤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于2007年开始设施,实施内容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以及948计划等国家、部门科技计划已立项支持的内容互不重复。
二、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09年共有11个部委实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农业部是实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主要部委之一,主要着眼于三大类项目(一是粮食安全,二是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病害,三是特产经济作物)。2009年农业部立项的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有58项,获财政部批复预算经费12.5亿,占所有11个部委所获批复经费额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牵头单位以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省级科研单位为主,由农业部指定申报立项。
三、 “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
“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系2008年农业部指定申报项目,但因故未能立项。2009年,再次被作为农业部指定申报项目,获准立项,批复预算经费为2333万元,项目实施期限为2009年~2013年(共5年)。
“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由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牵头,柯卫东研究员任首席专家,联合我国水生蔬菜主要产区的农科院所、农业大学和技术推广等单位从事育种、栽培、植保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共同实施。主要参加单位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浙江大学、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建宁县莲籽科学研究所、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及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另有近50个县市产区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江西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协作与本项目。
“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计划:发掘创新优良种质20份,育成新品种20个,推广已有新品种20个,优化集成配套实用技术15项,制定或修订水生蔬菜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规程20部,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5万亩,累计辐射推广15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产量或产值增加10%以上,产品100%达到农业行业标准NY5238-2005《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的质量要求。构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黄河流域三个现代水生蔬菜产业带,并初步形成由科研院所、相关大学、技术推广部门共同组成的水生蔬菜科技创新体系。
![]() |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镜像 |
ICP备案号:鄂ICP备05000828号-4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联合村 | |
您是第
999467
位访问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