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满 上传时间:2018-12-17 浏览次数:6337
刘义满 魏玉翔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430065
每到4~5月份,都会有不少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植户咨询,“田里的莲藕早产了,什么原因?”这里,所谓的“早产”,也叫做“早结藕”,实际上是一种“先期结藕”显现,也就是莲藕植株过早形成膨大的地下根状茎。其实,导致莲藕“先期结藕”的原因可能较多,这也是莲藕(本文所指“莲藕”包括藕莲、子莲及花莲,或栽培莲和野生莲)引种和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对于这方面尚缺乏专门研究。下面,针对生产中的莲藕“先期结藕”现象,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以及本人的调查和理解予以分析,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交流意见。
1 什么是“先期结藕”?
至今,学术界对莲藕“先期结藕”现象尚无确切描述文献。根据莲藕种植户的反映和笔者调查,莲藕栽培实践中的“先期结藕”(早产)现象,大多为种藕顶芽萌发后直接形成膨大根状茎(藕),或种藕顶芽萌发抽生的莲鞭(未膨大根状茎,即细长条形根状茎)节间数在3个或3个以下时即开始形成膨大根状茎。但是,通常情况下,莲藕开始形成膨大根状茎的节间数通常不少于5。以武汉地区选育的莲藕品种为例,浅水栽培(水稻田栽培)时,鄂莲7号莲鞭开始膨大的节间数为5,鄂莲1号为6,鄂莲5号为8,03-38莲藕为10;深水栽培(鱼塘)时,鄂莲5号为9[1]。
正常情况下,种藕的一个顶芽抽生的莲鞭一般能形成2个分枝,进而形成2支膨大根状茎(藕);少数能形成3个分枝,进而形成3支膨大根状茎[2]。但是“先期结藕”现象发生后,种藕的一个顶芽只能形成1支膨大根状茎。并且,“先期结藕”植株因莲鞭伸长生长和分枝不充分,不能形成足够的根茎系统,主要的养分吸收器官(须根)与光和作用器官(立叶)都较少,导致植株养分吸收能力和光合作用能力都很弱,新的膨大根状茎形成所耗养分很大一部分来自种藕,最终结果是植株生长势较弱、莲藕产量低。“先期结藕”的生产田块,植株往往不能封行(见图1)。
从理论上讲,莲藕植株膨大根状茎开始形成的节位数比其原产地的节位数(或该品种膨大根状茎开始形成的特征性节位数)少,都可以视为“先期结藕”。“先期结藕”现象也不仅仅发生在春季,只是人们见到的“先期结藕”现象主要发生在春季。“先期结藕”现象往往发生在莲藕品种向南引种栽培时,如东北地区的莲藕资源引种到长江流域地区种植时,或长江流域地区部分品种引种到华南地区种植时,都可能出现“先期结藕”现象。“先期结藕”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如何,要看发生时期早晚或严重程度。就现有观察而言,如果“先期结藕”现象发生在第3叶期之前,对产量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另有一种“先期结藕”现象,则发生在无明水状态下的“旱地”(见图3)。
种藕顶芽萌发后直接形成“新藕”。QQ好友提供照片 |
种藕抽生莲鞭后,从第
|